2025
三月
14
【天主教教会史】|朝圣之途第174集:十九与二十世纪教会的传教事业(五)
听众朋友您好,非常欢迎收听“朝圣之途”节目。上星期在节目中 我为您介绍过几个特别为开拓非洲的传教事业而创立的星星教会,以及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。像是在乌干达的殉道者,还有拉维热力枢机。他以75岁的高龄,用尽他所有的力量,发动了反奴隶运动,成为掳卖黑奴的终结者,都再次地激发我们内心的激动,佩服这些为爱耶稣而不顾一切的困难,只求耶稣基督的福音能够广传,耶稣基督的神国能够广扬。在这一世纪以来,非洲的变化太多。
今天,我们来谈谈这些可亲可佩的传教士,他们所曾经遭遇到的哪些困难。他们传教的方法是怎么样的。到二十世纪的60年代,也就是梵二大公会议的前后,非洲教会的实况又是怎么样的。19世纪的时候,传教士在非洲工作的情形。我们现在几乎无法想像。除了北非的回教国家之外,当年的传教士所遇到的并不是一个个已经统一的国家。他们都是一些按照种族、语言和习俗的差别而聚居在民族或者是部落里的人。没有文字,更谈不上有任何成文的法律。只有一些约定俗成的传统规律罢了。而这些传统规律又相当的复杂。非洲固然有它的文化,不过随着地区的不同,也有程度上高低差别。有些习俗和教会的伦理大相径庭。比方说,酋长的暴虐,各个部落之间的战斗和争夺,吃人肉、巫术、杀人,以及祭神,剥削弱小的种族或部落。即使工作。只有妇女和奴隶才工作。所以,在许多部落当中盛行着一夫多妻制,再加上交通的困难和危险。传教士们好像探险家一样,怀着冒险犯难的精神,沿着不明底细的小径,或整天整夜的滑着独木舟,对地势的探测不能够正确,再加上水土的不服,当地人的怀疑和敌视,语言上的隔阂,困难也就更加重了。
好在时间一久,传教士们就获得了经验。他们是首批研究非洲语言、书写、整理文法、编辑字典,编写教义的拓荒者。语言是开启非洲人民新闻的钥匙,能够跟他们讲话沟通,也就能够得到他们的信任,明白他们的思想。传教的方法也就能够正确地运用了。到非洲去的传教士到达某村的时候,通常都是先开一所学校。因为成年人多半疑虑比较多,所以只好先从年轻人开始。因此整个19世纪,几乎只有天主教和基督教的传教士,从事教育工作。即便是现在,在非洲的许多地方,半数以上的学校都是当年的传教士开办的。传教士们除了一面从事教育工作之外,还需要训练传教员,以便能够派往其他的分站去。这些传教员不但负起管理学校的责任,在学校里教要理;当传教士不在的时候,还需要领导新领洗的教友团体的一切宗教活动。传教士的中心住所,包括了一座圣堂、传教士的住所、修女们的住所、男校、女校、简单的诊疗所和几个小工作坊。在附近大概会有一个菜园,一些树林或者是果园。这正好像欧洲中古世纪的隐修院似的。在传教的中心站,不但从事宗教教育,并且开办慈善事业,散布耶稣基督爱的光芒。不久,传教的中心站也成了文化中心。传教士不久就明白了,除非先有某种程度的文化。天主教是无法把枝条接得上去的,尤其是当地的人都轻视工作,度着一种闲散懒惰、无所事事的生活。在经过了一段好长的时间,为宗教的陶冶,为宣传福音都是好大的阻碍。传教士们觉悟到,为培训有深度信仰的教友之先,应该要先培育他们如何先做人。这样一来就需要先训练他们以工作为荣,训练他们耕田学艺,而修女们就训练妇女们缝纫、烹调,陶冶他们如何扮演家庭主妇的角色。这些全都是培育教友们信仰生活的基本训练。在第一次、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,非洲传教区不但加多了初级教育的机构,还增设了中等学校和技术学校。
1948年在刚果创办了第一所非洲公教大学。这样教友不但能够得到更高的宗教培养,生活水准也随着提高了,对公共管理和私人事业也有了比较高的能力,培植了不少的社会精英分子。由于这些重大的改变,城镇也快速地发展起来。传教的方法也就应该有所革新。非洲的情况已经缩小了跟欧洲之间的距离。除此之外,像是公教进行会、基督徒工会、印刷事业,图书馆都逐渐地兴办起来。
前面我所说的都是针对黑人传教的情形,至于与回教徒的关系又如何呢?我们必须要知道,因为他们的信仰已经是根深蒂固,而且对传教的试探很敏感也很仇视。唯一的能够同他们接近的方法,就是办理照顾病患和教育儿童的博爱工作,嘉禄-富高神父的作风就是最好的例子。在20世纪中,传教区工作进展最快的是非洲。从19世纪初叶的50000教友增加到了2200万,神职人员的数目从60人增加到15000人,其中已经有2000人是本地神职。此外还有4700位修士和21000的修女。因为有了这些进步,所以教宗碧岳十二与教宗若望二十三,先后提升了很多非洲传教区成为正式的圣统制。1939年时,碧岳十二祝圣了两位非洲近代首批主教。23年以后的1962年,已经有44位主教参加梵二大公会议,其中还包括了一位枢机主教。
天主教在非洲传教的成绩虽然很可观,但是我们不能够认为很满意。应该努力的事情还很多。天主教教友的人数只不过是全非洲人口的十分之一,而且教友人数的分布也很不平均。大湖一带,喀麦隆、刚果、尼日利亚等国,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有了戏剧性的进展。教友的人数增加得很快,至于其他地区似乎仍然在迈牛步。就整体而言,回教的影响力促成他们的进展,要比天主教进展得更快。
从1957年到1967年的10年间,非洲大部分的国家都已经由殖民地的地位,进而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。天主教在非洲近百年的传教,重点多在教育工作和社会工作,促使非洲人民认识到人格的尊严和权利,应该是帮助非洲人民,朝向独立自主方向迈进的主要原因。不过因着历史的背景,教会也难免曾经跟殖民地的制度有着关联性。从教会本身的立场而言,早在非洲反抗殖民帝国之前,就已经对非洲人的独立,清楚地表明了支持与赞成的态度,并且希望能够与独立的政府,共同合作的真挚愿望。大多数新的独立政府也都应许教会,仍然享受与独立之前同样的自由。可是在刚果,传教事业已经笼罩在独立之后所发生的政治苦难之下,造成了全国的大混乱。有超过百余位的传教士和修女,在混乱之中被残杀死亡。其他地方像是埃塞俄比亚、几内亚,宗教的自由已经受到法律的限制。在苏丹,回教徒占了绝大多数,少数的天主教徒因而遭受到了歧视和迫害,还更进一步地把外籍传教士全都驱逐出境。教会在非洲的当务之急,就是努力地积极地培训本地的神职人员。教友增长快速,就更加显得神父的比例太少了,同时也应该要培训优秀热心的教友,协助神父照顾众多的教友。
下面我们就接着来看看,19、20世纪美洲地区的传教事业。美国虽然一直到1908年,仍然直属于传信部,但是天主教已经不像19世纪出那么少的教友。他们为了战胜多数的基督教徒,以争取社会地位,已经奋斗了好多年。20世纪的时候天主教在美国已经茁状起来,有自己的神职人员,有各级学校,有大学,有慈善事业,而且在组织上也非常得完善与进步。
1860年的时候,天主教徒在美国只有300万,到了1900年的时候已经超过了1000万。1930年的时候达到了2000万。
到了1960年的统计,在全人口一亿八千万人当中,天主教徒就占了4200万。从此在美国国内就有了“人数最多的教会”这个称号。基督教以教派而言,任何哪一派也无法跟天主教相比。广大的美国西部和加拿大的北部,还是红种印第安人漂泊的油木。他们在17世纪,曾经有传教士向他们传福音。但是到了19世纪的时候,那些教友团体已经不复传衍下来,早已经消灭殆尽。红种印第安人。从欧洲移民而来的白种人格格不入,又被消灭的危险。传教士经常给予保护和协助,免得他们时常受到白人的袭击和迫害。无可奈何的是,白人越向西前进。印第安人也就越被迫向西撤退。传教士也无能为力去阻止,好在在印第安人当中,一代传一代对“黑袍人”留有印象。所谓的“黑袍人”指的是耶稣会的会士。他们曾经在150年前,向印第安人传过福音。印第安人也多次地派代表前来要求,再派“黑袍人”回到他们中间。恰巧在华盛顿附近,有一批耶稣会的会士,是前年刚从比利时来的。1823年他们就动身往红人中去传福音,同时还教导他们耕田蓄牧,开始学习较为安定的文明生活。在这一批耶稣会士当中,有一位号称印第安人只有的“斯麦特”对印第安人的影响非常大。
他为许多的部落传福音,连那最彪悍的苏斯族人都很欢迎他。白人当中也只有他能够进入最野蛮的民族之间,而平安地来来回回。美国政府也多次请他去向印第安人洽商和平相处之道。他利用这些机会替红人辩护,他也为红人跑了不少的路,去征求新传教士到红人当中,去家乡传教。他曾经19次横渡大西洋,觐谒教宗和欧洲的国王们,几乎走遍了欧洲各国。但是,他的奔走并没有得到广大的效果。因为那个时候白人不断地悉清,而印第安人已经是所剩不多了。
今天全美国33万印第安人当中,大概有三分之一左右是天主教徒,至于大部分仍然是奴隶。为数几百万的南部黑人,
虽然经过主教们大声疾呼。但是整个19世纪,对黑人的生活并没有多大的改善。他们大部分虽然在天主教会内领受了洗礼,但是对教义所知有限。等到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之后,奴隶制度才被取消。基督教各教派也极其直追,仿效天主教的布道方式。这些黑人又去改信基督教。不过从此之后,各个传教修会又更加努力的传教,例如圣若瑟会、圣言会的神父们,也专心致力于给黑人传教。同时也有好几个修女会,特别针对着向黑人传教的目标而创立的。
根据1957年的统计,在美国1800万的黑人当中,只有50万人是天主教信徒。在美国北方的加拿大,也跟美国一样,直到1908年仍然还属于传信部。不过没有信仰的所占的比率很少很少。居民绝大多数都是欧洲来的移民,他们不是基督徒,就是天主教徒。1763年的时候,法国把加拿大让给了英国,从此之后天主教徒,就得为保障自己的权力而奋斗。到了1852年,法律才承认各教派享有平等的地位。根据1962年的统计,以前800万的居民当中,天主教徒占了850万。1965年的时候,天主教人数已经跟基督教徒平分秋色了。这些天主教徒,大多是法国移民的后裔,散居在加拿大的东部。至于加拿大传教的详细情况,我们下星期再为您继续做介绍。
节目最后,让我祝福您健康、愉快,愿天主降福您。
